大家都知道風暴名字有男有女,以美國那邊颶風為例,以前全部以女性名字為名,到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。亞太區的颱風命名,現由區內十四個會員提供,各交十個名字,循環使用,所以我們會見到如娜基莉、莎莉嘉、 玉兔、風神、桃芝、啟德、天兔、帕布、巴蓬、珍珠、蝴蝶等各式名字。但你又可知道,女性名字的風暴往往較男性名字的為強呢?伊利諾州大學最近一研究發,他們統計過去美國強烈颶風對美國的破壞,發現「女性」風暴引致的死亡人數,約是「男性」風暴引致死亡人數的三倍!
為甚麼會這樣呢?是不是每逢有女性名字的風暴都較「男性」風暴呢?回想香港情況,史上最強的颱風如溫黛、艾黛等,又的確是以女性名字為名啊。莫非真是這麼邪?
研究員說:非也。他們解釋這是因為人們對於女性名字的風暴心理防範較低,人們沒有做好防御措施,或不撤離,所以引致較高傷亡數字。他們說這是人們性別差異心理根深蒂固的一表現,人們常認為女性較軟弱,以致對「女性」風暴也掉以輕心云云。這大概也屬性別岐視吧?
對伊利諾州大學Sharon Shavitt這看法,我就不敢苟同矣。難道人們當聽到天文台說有風暴將至時,會先看看這是「男」還是「女」的?然後作出不同的防風措施與安排不同的節目?就算有這差異,也不是以導致死亡人數高三倍之多吧?這樣的學術研究,太無譜了。
#####
星島日報, 2014
[ #生活 ]